《東京奧運》柔道中的「指導」到底是什麼?規則帶你一次了解!

臺灣柔道國手楊勇緯於 24 日在東京奧運男子柔道60公斤級決賽中摘下銀牌,這也是臺灣有史以來第一面奧運柔道獎牌。在決賽時不敵地主選手高藤直壽,吞下 3 次指導的犯規落敗,不少人對此充滿疑惑,到底「指導」是什麼意思?

楊勇緯獲得東京奧運男子柔道 60 公斤級銀牌 (圖片來源:體育署)

正規柔道賽為 4 分鐘,在這 4 分鐘內選手有兩種獲勝方式,第一種是集滿「一勝」,第二種則是對手被裁判判三次「指導」,又稱為「犯規勝」,只要符合其中一個條件即獲勝。若 4 分鐘結束時有一方拿到「半勝」即獲勝,若沒有任何半勝就進入黃金得分時段 (Gold Time),黃金得分無限時,先得分者勝。

第一種獲勝方式:集滿一勝 (一本, Ippons)

在柔道中,得分可分為「一勝」與「半勝」,獲得兩個「半勝」等於「一勝」,即「兩半勝合一勝」。柔道的初衷就是「鼓勵不斷攻擊的運動」,這表示在 4 分鐘內要不斷的主動攻擊,攻擊又分為「投技」以及「固技」。「投技」簡單來說就是將對手摔倒,讓對手背部著地。這時就需要看這摔的夠不夠「漂亮」,夠「漂亮」即獲得「一勝」,如果不夠「漂亮」或對手背部沒有著地即獲得「半勝」,而漂不漂亮當然要交給裁判專業判斷。

讓我們來楊勇緯漂亮的投技:

另一種得分方式為「固技」,當固技壓制對手時,壓制 10 秒可獲得「半勝」,壓制 20 秒合計「一勝」,或是當對手輕拍表示投降時,一樣獲得「一勝」。

讓我們來欣賞楊勇緯的固技:

第二種獲勝方式:對手被判三次「指導」

上面我們提到柔道是一種鼓勵進攻的運動,所以當某一方選手不積極應戰、消極防禦時,就被被判處「指導」,所謂的不積極應戰、消極防禦包含許多種情況:

  • 假進攻意圖,例如往前進攻又馬上後退。
  • 當對手進攻時不抓取對方柔道衣,視為躲避對手進攻。
  • 在站姿中,採取過度防禦的姿勢,例如固定壓低身姿超過 5 秒。
  • 未經裁判許可鬆脫或改紮柔道腰帶。
  • 不正當的進攻方式,例如勒頸、踢腿等等。

在觀看東京奧運柔道比賽後,相信大家都有看到比賽過程中,雙方選手選擇不斷的進攻,因為一旦失去進攻意圖就很容易被判「指導」。另外,就算真的有進攻意圖,還有另一種可能是被對手技術給限制攻擊,在攻擊無效的情況下被判「指導」。在決賽楊勇緯對戰高藤直壽時,最後高藤直壽就是以技術來限制楊勇緯攻擊。

我們從楊勇緯的比賽來觀察,大部分的獲勝方式都是以「固技」為主,下方影片為楊勇緯在四強賽的精彩固技:

最後在決賽時,高藤直壽了解楊勇緯是以「固技」為主,想當然會盡量避免讓楊勇緯壓制。由於在正規時間 4 分鐘內楊勇緯已經累積兩次「指導」,所以在黃金時段時,高藤直壽在搶手 (抓握柔道衣)、站位上都採取有效的封鎖對方施術,這讓楊勇緯一直逮不到摔對手的機會,因此在沒有有效進攻的情況下,雙方被裁判判處一次「指導」,而最後楊勇緯一共拿到三次「指導」而落敗,不難看出高藤直壽是有策略性的贏下比賽。柔道除了考驗雙方選手的投摔技巧外,也考驗著選手對比賽的掌握程度。

楊勇緯與高藤直壽對戰畫面 (圖片來源:美聯社)

回顧比賽時的情況,可以觀察到楊勇緯隨時都在調整自己的狀況,例如呼吸節奏、穩定下盤等等,對於被裁定指導,楊勇緯表示:「前面幾場我都是靠固技獲勝,不讓我做固技是高藤的戰術,用『指導』贏我,或許是他們的策略之一。」他說:「高藤直壽確實是我最想遇到的對手,這面金牌,我下次一定再拚回來。」楊勇緯年紀僅僅 23 歲就能有如此表現,期待在下次奧運能夠摘下金牌。

 楊勇緯 (圖片來源:體育署)

閱讀更多:

中華奧林匹克委員會 — 柔道規則

東奧柔道》楊勇緯金牌戰敗在「3次指導」 專家告訴你是什麼意思

東京奧運・柔道|一分鐘理解柔道比賽規則 拿到「一本」即時勝利

東奧/楊勇緯遭被判「3次指導」無緣金牌 柔道規則報你知

YANG Yung Wei Silver medal Judo Doha Masters 2021

分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