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愛錯了嗎?為何 154 隻品種貓難逃安樂死的命運?

海巡署於本月 19 日在臺南外海查獲「順發 886 」號漁船走私品種貓,該船隻涉嫌走私 154 隻緬因貓、英國短毛貓、布偶貓、俄羅斯藍貓等名貴品種貓來台。隔天即以貓隻未經檢疫、引入疫病風險極高等理由全數安樂死,此舉引起民眾以及動保人士關切。

在隔天 20 日安樂死消息一公佈,就引起民眾與動保人士強烈抗議並批評「不人道」,但這些事情的背後,其實有許多的科學依據以及理性評估,我們不能單獨以「愛心」以及「同理心」來審視這個事件,必須去了解為何農委會會這麼急著安樂死這些貓咪。

就算是檢疫合格的動物,仍然有狂犬病的風險

全球狂犬病相關圖資 (圖片來源: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臉書)

在 22 日農委會針對貓咪安樂死召開記者會說明,說明此舉是為了避免相關病菌流入臺灣,就算經過完整的檢疫程序,也無法保證沒有任何病菌,而其中最可怕的病菌就是狂犬病。據農委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介紹狂犬病是一種致死率 100% 的疾病,而且所有的哺乳類動物都有可能感染,傳染途徑包含遭狂犬病動物抓咬傷、粘膜接觸 (如眼睛、口、鼻)。一旦感染上狂犬病,病毒會存在傷口周圍。在三到八週內,由神經散播至腦部而發病。最後還有可能造成動物傳人、人傳人的風險,進一步擴大成社區感染,後果不堪設想。在「動物福利」與「疾病風險」做抉擇,勢必是非常困難的,但一想到其後果,相關單位只能將「疾病風險」放在第一位。

犬貓輸入檢疫規定 (圖片來源: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臉書)

從科學的角度來看,安樂死這個手段是不得已的,雖然臺灣針對已經有對國外動物入境臺灣已經有一套標準作業程序 (根據動物傳染病防治條例,根據非疫區以及疫區之動物皆有嚴格的入境程序)。

非法走私動物 殘害無辜動物生命之徒

如果從另一個供需角度來看,就是因為臺灣人對於品種貓的迷戀,才會有人不擇手段從國外走私品種貓,這些走私動物一旦進入臺灣必死無疑,間接殘害了無數生命。這些為己私利的人實罪無可赦,依照目前《懲治走私條例》最高可判處 7 年有期徒刑,農委會主委陳吉仲也在記者會針對刑期提高進行研議。貓咪無貴賤,沒有買賣,就沒有傷害

閱讀更多:

「為防範境外疫病入侵,針對走私沒入動物之處理事宜議題」記者會

分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