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寶級作家鍾肇政(1928-2020)是台灣戰後第一代文學家,也是客家現代文學先驅,經典作品《濁流三部曲》和《台灣人三部曲》開啟台灣「大河小說」先河,其一生創作不輟,是台灣近百年來最重要、最具影響力的作家之一,台中市政府文化局即日起至 9 月 30 日止,在台中文學館展出「鍾肇政手稿展」,展示鍾老師生前留下的珍貴手稿,包含創作手稿(復刻)、信件、日記和書法等四大類型,讓更多民眾親近一代文學大師的風華與創作秘辛。

這次的展品中,第一類「創作手稿(復刻)」是鍾肇政長篇小說《卑南平原》的手稿,《卑南平原》近 14 萬字,以卑南平原為場域,時空跨越秦朝、清朝、現代,虛實交錯,書寫卑南平原的古往今來,鍾肇政為了寫這部作品,1985 年兩度前往台東做田野調查,訪問原住民耆老,態度相當嚴謹,此次展出的是作品五個章節的開頭手稿。

第二類「信件」是研究作家的重要線索,「父親鍾肇政的日常生活瑣記、喜怒哀樂,甚至文壇祕辛,都隱藏在信裡。」此次展出鍾肇政寫給當時服役中的長子鍾延豪的 5 封信,兒子當兵受苦,他鼓勵兒子勇敢接受磨練;兒子對前途感到茫然,他耐心開導,扮演明燈;家裡發生的瑣事,也鉅細靡遺寫在信裡,藉由信件由「父親」的角度認識鍾肇政。

而第三類「日記」則是作家私密心靈活動的呈現,此次展出留存家中且首度公開的日記,寫於 2001 年鍾肇政已邁入老境,仍心繫台灣文學,對文壇少有經營長篇小說者,而有「臺灣文學已死?」之慨;第四類「書法」展出 7 幅作品,鍾肇政是國內作家中少數以書法見長者之一,國內許多公立、民間館舍的牌銜皆出自他手。鍾策展人提到,「父親曾自嘲他寫的稱不上書法,若要勉強歸類,就姑且稱之為『鍾體』書法。」

「鍾肇政手稿展」即日起展出至 9 月 30 日,在台中文學館特展館一免費參觀,此外,文化局也於 9 月 25 日特別邀請鍾肇政的兒子,擔任此次策展人的鍾延威舉辦兩場導覽活動,每場限額 10 名,歡迎民眾上網報名。
為落實防疫,展館依照面積計算容留人數,請民眾配合量測體溫、雙手消毒及實聯制,並應全程佩戴口罩且禁止飲食,參觀時應維持 1.5 公尺安全社交距離,公共空間也定時清潔消毒,打造安心的藝文環境。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