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臺灣國寶滷肉飯!引起整個歐亞地區恐慌的「非洲豬瘟」是怎麼來的?我們又該如何對抗它呢?

(圖片來源:Photo by Shimmerx Lyan on Unsplash)

自從今年 8 月 19 日越南豬肉製品走私事件讓國內陷入「非洲豬瘟」危機以來,警政署聯合各縣市動保所、防疫所連夜清查所有相關肉製品處所,經查相關流向涉及全臺 22 個縣市,多達 1338 處所,截至今日 (9 月 2 日) 為止,送至實驗室累計共 268 件,目前檢驗陽性件數共 16 件

9 月 1 日為止「非洲豬瘟」陽性件數於全臺分佈 (圖片來源:中央災害應變中心/非洲豬瘟資訊專區)

來自肯亞的「非洲豬瘟」病毒 豬隻感染死亡率達 100%

「非洲豬瘟」病毒於 20 世紀初於肯亞首次被發現,疫情本來只限於非洲大陸,但經過運輸工具傳至歐洲地區。2007 年該病毒傳播到喬治亞共和國,後來蔓延到俄羅斯,2018年散播至中國大陸。該病以接觸傳染為主,可經由廚餘、節肢動物、動物分泌物或排泄物、車輛及人員夾帶等途徑傳播。非洲豬瘟會造成所有家豬與野豬的急性、惡性傳染病,潛伏期長達 4 ~ 19 天,所有品種與年齡的豬均可能感染。病毒存在於環境時間於冷藏豬肉 100 天、冷凍豬肉 1,000 天、豬舍 1 個月、糞便室溫 11 天。

(圖片來源:行政院農委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

發病的豬隻,最明顯的特徵為發高熱及皮膚呈現紫斑點。依照其病情分為甚急、急、亞急與慢性等四種:

甚急性:發燒、突然死亡,無其他症狀。

急性:高燒、食慾尚有、死亡前食慾廢絕、呼吸快、精神不良、四肢、耳、皮膚發紺、嘔吐、下痢、死亡,為期 7 天。

亞急性:發燒,持續 3 ~ 4 週。

慢性:病狀不明顯,持續數月。

感染非洲豬瘟之豬隻皮膚呈現紫斑點 (圖片來源:家畜衛生試驗所)

守護滷肉飯的最後一道堡壘-「廚餘」

非洲豬瘟雖會造成家豬及野豬的急性、惡性傳染病,但不會感染人,我國經屠宰衛生檢查合格的豬隻,豬皮均蓋有檢查合格標誌供消費者辨識,消費者在市場購買豬肉時,只要注意選擇蓋有合格印的豬肉,食用安全無虞。

甲式屠宰衛生檢查合格標誌,用於豬、牛、羊屠體表現 (圖片來源:食安在嘉)

全臺各縣市針對非洲豬瘟的檢疫方式無非是檢查所有流通處所,其中最後一道防線就是「廚餘」,為何「廚餘」會是防堵豬瘟的最後堡壘?非洲豬瘟距離「本土豬隻」其實僅有一步之遙;只要民眾將「帶有非洲豬瘟的走私肉」視作廚餘丟棄,本土豬隻便有可能因食用廚餘而染疫。

(圖片來源:行政院農委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

為了防止「廚餘」成為防疫破口,農委會祭出一個月的「廚餘禁令」,8 月 30 日起,禁止廚餘進入豬舍;9 月 1 日起,禁止豬農以餵食廚餘餵養豬隻一個月。而農委會祭出檢舉獎金,只要民眾檢舉養豬場使用廚餘養豬,最高可獲 120 萬元檢舉獎金。

南投縣全面稽查廚餘養豬戶 (圖片來源:南投縣政府)

想當然這項禁令對豬農來說衝擊非同小可,環保署與農委會針對豬農祭出相關補助,暫停廚餘養豬期間配合使用飼料者,每頭豬補貼飼料差額 500 元;若轉型不再使用廚餘養豬,可獲每頭豬 2,500 元補助。對於豬農來說,此補助只能算是皮毛,因為若改為全飼料餵養,一頭豬平均每個月飼料費至少要 2,000 元以上,政府勢必得想出其他替代方案。另外,除了飼料成本之外,豬農還得想辦法處理原有的廚餘,例如將廚餘加熱殺菌並丟棄,但這又是另一筆沈重的負擔。

每日上千噸的廚餘該何去何從?

「非洲豬瘟」影響的不只有豬隻以及豬農,更麻煩的是「廚餘」處裡。根據環保署統計,全臺每天回收的廚餘量約 2,250 公噸,原先透過豬農可以消耗約六成廚餘,剩下的四成則由透過其他方式處理,例如厭氧發酵作為有機堆肥、高效處理廠、黑水虻以及焚化爐等等。那一旦限制不得使用廚餘養豬,那這些六成廚餘該如何處理呢?

(圖片來源:臺中市政府環境保護局)

就算以上處理量能全速運作,仍然難以負荷所有廚餘,要解決廚餘過多的問題還是得回歸到人類自身,做好以下三個原則,共同守護臺灣豬:

廚餘分類:來源不明的肉品,或未烹煮的生豬肉、內臟及其豬製品,勿丟廚餘桶,請丟入一般垃圾。

惜食減量:吃多少煮多少,減少廚餘產出。

廚餘瀝水:廚餘瀝水後,再丟廚餘桶。

全力防堵「非洲豬瘟」 你我有責

全力防堵非洲豬瘟 (圖片來源:中央災害應變中心/非洲豬瘟資訊專區)

介紹到現在,相信大家已經理解「非洲豬瘟」是多麽恐怖的病毒,若是身在國內的你,或是身旁親朋好友準備從國外回來,請不忘提醒他以下事項:

  • 收到不明肉品勿丟廚餘,請丟一般垃圾或交給防疫局/動保處,通報專線:0800-039-131
  • 不要從國外違規輸入肉品、不要網購產地不明的肉品 (違規輸入肉品最高可處七年有期徒刑,併科新臺幣 300 萬元罰金)
    • 禽畜肉品以及加工製品,例如牛奶、毛皮、角、羽毛等等。
    • 寵物食品
    • 生鮮植物產品,例如植株類 (多肉植物)、根莖類 (人蔘、地瓜等等)、莖葉類 (竹筍、高麗菜等等)、花果類 (鮮花、番茄等等)
    • 發芽能力的植物產品,例如植物種子。
    • 其他風險相關產品:
(圖片來源:中央災害應變中心/非洲豬瘟資訊專區)

外國如何應對非洲豬瘟?

雖然大家對於非洲豬瘟的認知大概都是從 2018 年非洲豬瘟在中國大爆發後才逐漸重視這個議題,但正如文章前段提到的,其實非洲豬瘟從 1970 年代就開始從非洲一路傳染到歐美等地,並於 2007 年在喬治亞州中大爆發過,對於這個至今依然無疫苗可解的病毒,各國又都是如何應對的呢?

西班牙

(圖片來源:Photo by Heather Stewart on Unsplash)

作為為歐盟第二大及全球第三大豬肉出口國,西班牙對於豬肉品質的控管極為重視,但早在 

 1957 年,非洲豬瘟病毒就藉由航空公司的空中廚房廚餘中混入歐洲市場,未經高溫蒸煮、帶有病毒的廚餘進入飼料鏈後,在里斯本附近的養豬場敲響了歐洲區域非洲豬瘟爆發的第一響喪鐘。

鄰近葡萄牙的西班牙自然首當其衝的成為非洲豬瘟的疫區,導致西班牙出口貿易遭受嚴重制約,無論豬肉活體、再製品都無法賣給歐洲其他國家,造成西班牙經濟重大損失。直到後來西班牙政府建立一套由西班牙的生產者、獸醫和官方攜手,由下而上的主動監控、通報機制。並且頒布非洲豬瘟根除計畫,奮鬥了 35 年後於 1995 年 12 月根絕非洲豬瘟,重回世界三大豬肉出口國的行列中。西班牙更於 2003 年 4 月頒布法令,對違反動物衛生可裁處罰款規定,最嚴重者可處 120 萬歐元罰款

“該罰則相關規定如下:違規輕者,可處 600 歐元至 3,000 歐元罰款;違規重者可處 3,001 歐元至 6 萬歐元罰款,最為嚴重者可處 60,001 歐元至 120 萬歐元之罰款。”

巴西

(圖片來源:Photo by Layo Animals on Unsplash)

巴西的首例疫情則是於 43 年前爆發,1978 年 5 月 13 日,在里約熱內盧一間養豬場出現大規模的豬隻死亡,被證實是非洲豬瘟引起。

豬肉是巴西重要的出口命脈,爆發非洲豬瘟後豬隻消費量驟降 40%,因此巴西政府很快地在 1980 年頒布了應對政策,內容分為三階段,分別為攻堅階段(1980~1984年)、鞏固階段(1984~1986年)以及最後的維護階段(1987年)。

根據養豬場分佈特點、動物和產品流動方向、豬肉出口企業密集程度和散播非洲豬瘟的風險程度,分區擬定根除優先順序,巴西政府規定,養豬場移動豬隻時必須取得動物檢疫許可,確保沒有病毒,且豬隻進入南方區域時必須在出發地和目的地先隔離飼養,並檢驗血清抗體,合格者才能進入南方區域和當地豬隻混養。

對於最讓人頭疼的廚餘控管問題,巴西政府全面禁止廚餘養豬,並大規模檢驗豬隻血清抗體,包括冷凍豬肉。逐步控制疫情後,至今巴西政府每年仍持續檢驗豬隻血清抗體,也培訓豬農和防疫人員、獸醫認識非洲豬瘟。

在國際方面,巴西嚴格檢查來自疫區的國際航班、輪船、郵件,發現走私豬肉和相關產品一律銷毀,1983 年到 1984 年共銷毀了 7,008 公斤豬肉和其產品。

丹麥

(圖片來源:Photo by Sergi Dolcet Escrig on Unsplash)

為避免帶有非洲豬瘟的野豬越過國界,進而將疫情擴散至國內,丹麥在與德國的邊界處建設了長達 70 公里的圍籬。根據《德國之聲》的報導,去年底在比利時發現兩頭死亡的野豬帶有非洲豬瘟病毒,此案已引起丹麥的高度關注。

丹麥預估若是傳入豬瘟,恐會危及產值高達 17 億美元(約臺幣 518 億元)的豬肉出口產業。因此當局立刻採取行動,在與歐洲大陸唯一相連的德國邊界蓋起鐵網圍籬。但此舉也引發質疑,反對者表示斥資 1,200 萬美元( 3 億 6618 萬元)的圍籬效果有限,反對者認為,當前沒有任何證據能證實隔離牆對豬瘟防治,有著積極的作用(「更積極的應對,是廚餘蒸煮確實、以及防疫通報與隔離徹底」);相反地,學界早已知道人工建物對於動物遷移的習性影響,野豬可以直接游泳越過國界,而作為申根區,開放邊界更讓道路成為防堵的漏洞。除此之外,圍籬還可能會影響到其他野生動物的生活,因此他們認為,建設圍牆只是右翼為鞏固邊界跟拒絕移民的政治性行為「丹麥的真正目的,不是要擋野豬,而是要擋難民!」。

泰國

(圖片來自:Photo by Kenneth Schipper Vera on Unsplash)

自中國爆發非洲豬瘟後,泰國農業合作部畜產發展聽即在泰國邊界與各大機場展開監控網,並宣布全面僅只進口中國豬肉,以免疫情擴散至泰國境內,影響相關產業生計。泰國國內市場有九成都選用國內生產的豬肉,全泰國的養豬戶約落在 21 萬戶,其產業集中於泰國中部以及東部區域,佔全泰國豬肉產業 7 成,其餘則在北部和南部。

為了防範非洲豬瘟,泰國政府更在各大機場公告,根據 2015 年通過的法令,旅客未經許可不能將肉或肉類製品攜入泰國,違者可罰 20 萬泰銖(約新台幣 19 萬 8,000 元)或判處 2 年刑期,或兩者兼罰。

(圖片來源 : 中央災害應變中心官網)

面對在全球肆虐的非洲豬瘟,各國都在努力防止災情的擴散,經過 24 年的努力,臺灣才終於在 2020 年從口蹄疫疫區除名,正要起飛的豬肉出口產業面對非洲豬瘟又一次的考驗,臺灣面臨了十分嚴峻的局面,相信在政府、各方單位以及所有豬農的共同努力下,我們一定能再次度過這次的難關。

閱讀更多:

國內非洲豬瘟最新更新狀況

中央災害應變中心/非洲豬瘟資訊專區

行政院環境環保署/預防非洲豬瘟疫情專區

西班牙對非洲豬瘟採嚴格防疫事

【借鏡全球】伊比利豬也曾不堪回首:西班牙根除非洲豬瘟為何花了35年?

專題/非洲豬瘟多可怕?一次搞懂疫情影響

防堵非洲豬瘟宣導圖卡

出國必看不買清單

【廚餘回收】廚餘去哪裡?|減少焚化爐負擔 (我們的島第1081集 2020-11-16)

不能送養豬場 六成廚餘如何去化? 環保署急調度掩埋、焚化、高效處理廠

分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