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日本 311 東北大地震導致福島核災以來,日本宣布含氚核廢水預計於 2022 年夏天有計畫性的排入大海,我國原能會主委謝曉星於 9 月 27 日宣布臺灣會組織調查團赴日考察,日方也同意臺灣專家赴日調查,時間預計年底。審查方日主要遵從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的既有標準,聚焦在廢水排放安全與否、管制作業以及環境監測三大面向。
從民國 100 年至今,台灣針對日本福島等 5 縣以外地區進口 9 大類食品的輻射檢驗件數達 17 萬 5,000 多件,如果將來要跟日本談判,開放福島等 5 縣食品,台灣的檢測能量是否足夠是一大考驗。
過去幾年已針對檢測能量超前準備,包括量測器具與檢測實驗室等,過去只有輻射檢測中心跟原能會核能研究所,現在還增加屏東科技大學、陽明交大 2 個備援實驗室,此外,還有台灣電力公司、清華大學原子科學技術發展中心以及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的相關實驗室等,相關檢驗能量比每年所需檢驗量多出 3 倍。
從日本核食內輸日本國內的情況來說,各種食品的檢測設備也非常完備,這幾年下來也沒有重大的食安事故發生,相信只要做好嚴格的核食控管就能防範於未然。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