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桃園市長鄭文燦昨(3)日上午出席海洋客家牽罟文化館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認證掛牌儀式。鄭市長表示,市府積極推動環境教育認證場域,目標是 30 個,今天的牽罟文化館是第 25 個,也是桃園海岸第一個環境教育設施場所,未來也希望在此區域引進更多休閒農場及民宿,加上許厝港濕地、草漯沙丘、觀新藻礁及新屋石滬等桃園海岸四大亮點,讓遊客可以體驗桃園海洋的魅力。
為讓更多人認識珍貴的海客文化,市府於 108 年整修好客莊園,轉型作為「海洋客家牽罟文化館」,於 109 年 6 月 19 日開館啟用,館內展示牽罟歷史照片、捕魚器具及相關農漁珍貴文物,透過海洋客家生活意象及傳統牽罟等各項農漁體驗活動,全力推廣海洋客家傳統文化內涵。

市府預計將再於海岸線劃設兩個環境教育認證場域,其一是後湖溪生態園區,擁有紅樹林跟招潮蟹的廊帶,並具獨木舟運動潛力,適合作為生態教育的廊道;其二為永安漁港南岸的濱海植物園,蘊藏豐富的海岸生態及觀光遊憩資源,極具發展海岸環境教育及生態遊程潛力。環境教育是市府相當重視的一環,在文化方面,例如 7 月剛獲認證的中壢城市故事館群,包含中平路故事館、壢小故事森林、壢景町,也是良好的環境教育環境。

為了推動環境教育,我國於 100 年開始施行環境教育法,並規定設置環教專責人員與環教場域認證機制,讓民眾可以透過設施、場所、活動或課程的設計,認識環境、愛護環境,今日所掛牌的海洋客家牽罟文化館,可以讓民眾了解先民在早期較差的環境中如何生活,同時不破壞環境,這也是中央及市府在推動環境教育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讓市民能更認識環境並進一步保護環境。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