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許多民眾趁著假期出遊戲水,在疏忽水域安全的情況下,也造成許多溺水的憾事發生。因此要特別提醒民眾出遊戲水時要有週全的規劃,並遵守「救溺 5 步」、「防溺 10 招」的水域安全觀念,玩水時時注意、謹慎小心,才能快快樂樂出門、平平安安回家。
臺灣四面環海,全島特殊的地質地形造就了許多奇特的地理景觀及優美的海岸風光,也是民眾喜歡在連續假期間出遊的首選,但這些美麗的背後卻也潛藏著許多陷阱。陷阱之一「陡降型海灘」,以花蓮七星潭、高雄旗津、宜蘭內埤等海岸最常見,在離岸十至數十公尺之外地勢陡降,造成「反捲流」,當長浪一來,人很容易就被捲到外海。陷阱之二「離岸流」,石門白沙灣、墾丁南灣屬於這種地形,看似風平浪靜的水域卻隱藏著殺機,離岸流強大的拉力常讓人無力游回岸上而發生溺水意外。陷阱之三「瘋狗浪」,以台灣東北角海岸、基隆外木山、新北市三貂角、台中清水北防沙堤等地最常見,因遠處傳來的波浪進入淺水區後破碎,轉變成驚人衝擊力,很容易將站在岸邊或是礁岩上的人捲入海裡,都是榜上有名的危險區域。


教育部呼籲各界謹記「救溺」口訣 「叫叫伸拋划,救溺先自保」:
- 叫:大聲呼救
- 叫:呼叫 119、 118、 110、 112
- 伸:利用延伸物(竹竿、樹枝等)
- 拋:拋送漂浮物(球、繩、瓶等)
- 划:利用大型浮具划過去(船、救生圈、浮木、救生浮標等)
「救溺五步」是低風險到高風險的救溺方式,第一時間務必大聲求援,利用周圍救生器材,切勿貿然下水救人。
為確保水域活動安全,出遊前務必瞭解「防溺十招」:
一、戲水地點需合法,要有救生設備與人員
二、避免做出危險行為,不要跳水
三、湖泊溪流落差變化大,戲水游泳格外小心
四、不要落單,隨時注意同伴狀況位置
五、下水前先暖身,不可穿著牛仔褲下水
六、不可在水中嬉鬧惡作劇
七、身體疲累狀況不佳,不要戲水游泳
八、不要長時間浸泡在水中,小心失溫
九、注意氣象報告,現場氣候不佳不要戲水
十、加強游泳漂浮技巧,不幸落水保持冷靜放鬆
遇到溺水者,就算情況再緊急,仍應牢記救溺三原則:岸上救生優於下水救生、器材救生優於徒手救生、團隊救生優於個人救生。若身邊無間接物,且已受到身旁溺水者拉扯入水時,應儘速移至溺水者之背後,拖住溺水者的頭頸與上背使成直線,維持臉朝上露出水面,盡量不動,並大聲呼救等待救援。
水域活動雖存在一定的危險性,但讓孩子遠離危險的最佳方法並非一味地禁止孩子玩水,相反地,應藉由教導正確防溺、救溺知識及安排孩子們親近水域、從事水上活動,培養孩子自救、救人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意外發生時也要掌握冷靜不驚慌以及保留體力的原則,才能夠快快樂樂出門、平平安安回家。
—————————————————————
緊急聯繫專線:
●救災救護報案專線:119
●行動電話急難救助號碼:112
●報案專線:110
●海巡服務專線:118
—————————————————————-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