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保育與能源轉型,「藻礁公投」背後的秘密

討論火熱的「搶救藻礁」公投連署已經達到約70萬份,遠超過當初29萬份的連署門檻,因此中選會宣布於 2021 年 8 月 28 日舉行搶救藻礁的公投,但在投票前讓我們先來了解這次的爭議內容。

藻礁特寫。/圖片來源:珍愛桃園藻礁

什麼是藻礁?

藻礁顧名思義就是藻類堆積而成的礁石,藻礁生長速度緩慢,平均十年才會生長一公分,又適合大量潮間帶動物居住,因此大面積的藻礁是非常珍貴的環境生態。而桃園的藻礁地形綿延 27 公里,為全台最大最完整的礁體,且據研究調查已有 7000 年歷史,又有高度生物多樣性,故為環團積極守護的區域。

天然氣船運送天然氣至天然氣接收站

什麼是三接?

三接為台灣第三座天然氣船接收站,天然氣船從國外運送天然氣回來到接收站後,由接受站負責處理及保存,並藉由管線運送到電廠進行發電。而台灣的第三座天然氣接收站的預定地點就位於桃園大潭的藻礁地區,因此造成環團的大力抵制。

台灣目前以火力發電為大宗

台灣能源轉型

為了實現「 2025 非核家園」的政策,因此政府正積極推廣能源轉型,預計降低污染嚴重的燃煤發電比例,並使用較低污染的天然氣發電補足發電量,因此計畫設立桃園大潭的天然氣接收站,不只鄰近大潭發電廠,也可減少南電北送的成本。

被污染的藻礁。/圖片來源:珍愛桃園藻礁

能源轉型 VS 生態保育

8 月 28 日將進行公投,題目為「您是否同意中油第三天然氣接收站遷離桃園大潭藻礁海岸及海域?(即北起觀音溪出海口,南至新屋溪出海口之海岸,及由上述海岸最低潮線往外平行延伸五公里之海域)」台灣的能源轉型是必然的,以天然氣取代及其他綠色再生能源取代傳統的燃煤發電,才能達到真正的能源永續發展,尤其是在五月的兩次大停電後,能源議題更是眾所矚目的,不過同時也需要思考,在能源轉型的同時,是不是也需要犧牲富有歷史、文化意義和台灣獨特性的生態景觀?能源的發展及生態的保育到底該如何選擇?有待 8 月 28 公投時由大眾來決定。

分享文章